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史上最强崇祯最新章节!
周皇后带着宫里面的袁贵妃站在崇祯皇帝身边,嘴角不经意间露出一个弧度,确实,这才是一国之母的感觉。
虽然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周皇后要在交泰殿接受妃嫔们的朝贺,但人数毕竟太少,感觉和现在却又不在一个档次上。
看着衣甲鲜明的数万将士经过自己眼前看向城楼,喊着皇帝万岁的时候,周皇后心里倒是有些紧张起来了,毕竟她虽然是大明朝的皇后,但以前却从未真正知道这等盛会的感觉。
这阅兵大典虽然粗糙,大部分仪式都是后世和以前永乐大典东拼西凑出来的,但是数万人奔腾在一个广场上,还是让人心头震撼不已。
不多时,前面的京团各营、禁军各营以及神武军兵士走过之后,最后一个方列来到众人眼前。
这个方列有些奇怪,不是在前方的战斗人员,兵士们身上穿着轻便的盔甲,腰间挂着短小的佩剑,手里拿的都是一杆杆火铳,后面兵士则拉着各式各样的火炮。
其中有戚家军主用的虎蹲炮,也有各式各样的小型铜炮铁炮,除此之外,最吸引人注目的还是后面那十四门重型红夷大炮,这便是后来鞑清称之为“红衣大炮”的当世最强巨炮。
实际上,建奴是在拿下沈阳以后让匠户根据战场上缴获大炮仿制,据说建奴自吹自擂,那边已经有了六十门自制的红夷大炮,威力比起现在北京的这十门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崇祯皇帝眼中,这话就是在放屁。
首先,那些辽东的匠户虽然也不错,但都是自己玩剩下打发过去的,手艺、技术与中原还有南方的匠户根本就不在一个等级上。
红夷大炮向来都不是专门称呼此类炮,崇祯三年的时候,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将此炮定名为“神威大将军炮。
其实当时大明将所有从西方进口的前装滑膛加农炮都统一称为红夷大炮,因为这样叫特色鲜明,傻子都能从名字上听出来这些炮是西方进口过来的,也免得再过多解释。
各部院官员根据一些风水之类的迷信想法,往往在这些巨炮上盖以红布,鞑清根据这点,便是让投降的汉奸们将此炮讹传为“红衣”,就此成了他们自己的红衣大炮。
鞑清对“夷”字有所避讳,怕因此触怒了洋人,因此改称红衣,但大明根本没有这种忌讳,因为在西方人眼中,大明和鞑清有本质上的区别。
从西方传教士和所谓使团的态度就能看见,欧洲那边对大明从来都是毕恭毕敬,哪敢有对待鞑清那种鄙视和看低的感觉。
有些西方小国以宗主国称呼大明,因为欧洲那边儿这种东西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儿,意义上就和同盟差不多。
连英国、葡萄牙等一些实力颇为强悍的国家,那都是把大明放在同等地位上对待,信中也是把大明的天子以皇帝相称。
对洋毛子来说,明朝人的农业让他们羡慕嫉妒恨,两者一比,他们自己倒像是从农村走入大城市的土包子一样了。
距现在最近而且东西方都觉得比较权威的西方文化人兼传教士利玛窦,他是这样评价大明的:
“明朝远比欧洲富裕。”
上面那还是刚来到大明的时候,去广东一趟以后,结果这货的话变成了这样:“广东就是放大版的威尼斯,美丽富饶且交通方便,整个大明朝看起来就像一个大花园,宁静而安详。”
要是你觉得一个人说的话有被收买的嫌疑,那看看当时其他人的看法就能知道所言不虚。
一个普通的欧洲传教士曾德昭则发现,明朝农民的身体素质非常好,这些农民对生活非常积极。
来凑热闹打酱油的西班牙商人拉达也同意这个观点,大力盛赞明朝的农业:“明朝拥有着先进的农具,高产量的农作物。”
那明朝这个大花园接手给鞑清之后,洋毛子又是怎么评价的呢?
曾经出使过鞑清的英国外交官巴罗是这样说的:“康乾盛世时代的清朝农村,简直就是极端的贫穷和无助的困苦。”
最让他感到惊悚的是,弃婴在鞑清似乎沿路随处可见。
西班牙人拉达在大明待了一阵子,变成了彻彻底底的“明粉”,他是这么形容十六世纪的大明军队的:
“明朝军队的精锐,可以横扫西方各国,他们的海军战船相当可靠,而明朝军队也注重火器和火炮部队的建设。”
在崇祯看来,这多少有些帮着大明吹牛逼的嫌疑,但大明军队和水师的战斗力不是让这些洋毛子吹出来的,而是老祖宗硬生生打出来的。
大明水师的战斗力在当时世界是顶尖的,击溃日本海军就跟闹着玩一样,即便到了今天,地方水师舰船还跟西班牙和英国战舰战斗过,丝毫不落下风。
但是,同一个地方,到了我鞑清,英国使团又是这样看待鞑清军队的:
“陆军的精神面貌奇差无比,他们看起来松松垮垮的,像是跑龙套的演员一般。清军的火炮火器部队也落后无比,和明朝相比,似乎完全没有进步。陆军糟糕,海军就更差了,他们的战船则根本不适合航海,压根扛不住大风大浪。”
于是,那一年,英国使团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我大英帝国只要三艘战舰,就能拖垮甚至摧毁鞑清的海岸线。”
在杭州城居住过十多年的传教士曾德昭,是这样表白杭州的:“西湖水极其清澈,我甚至能看到湖底的细沙了。杭州城也相当干净,因为那里的明朝人民勤劳,还有成熟的卫生管理体制和垃圾回收制度”。
到我鞑清的时候,深情热情的话再也看不到了,只有这样冷冰冰的评价:
“清朝城市几乎看不到公共娱乐设施,道路又少又窄,大城市人头攒动,整条大路挤满人群和摊位。贫富差距极其大,要么是高大漂亮的房子,要么是破旧的草屋”。
综合各个方面,崇祯觉得在老外眼中,大明的地位和实力相当于后世的美国,与此相反的是,清朝在老外看来就像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
根据崇祯皇帝闲暇无事在宫中翻阅到的密辛来看,第一批红夷大炮输入大明是从英国在中国海域沉没军舰里打捞的舰炮开始的,时间上已经无从考证,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最起码还要在天启朝以前。
与当时欧洲火炮标准对比发现,现在这十门神威将军炮的原型是英国皇家舰队舰载六磅、十二磅、十八磅前装滑膛加农炮。
其实大明一直都在和澳门的卜加劳铸炮厂有所往来,现在京城的火炮有四成是来自各种缴获火炮的仿制,有六成恶是来自这个澳门铸炮厂。
顾名思义,这个铸炮厂由葡萄牙人卜加劳人亲自任经理,又号称是远东最好的铸炮厂。
在崇祯皇帝看来,等自己腾出手来,这种开挂似的好玩意儿当然要用来造炮打建奴,到了那个时候,朕就让他知道知道建奴和大明火炮之间的差距!
直到崇祯十六年的时候,大明财政彻底破产,就连宫中为了军饷都要节省吃穿用度,这才不得已和澳门那边断了联系。
不过即便如此,朝廷在卜加劳铸炮厂还设有常驻的官员,因为大明从来未曾放弃引入先进技术增强自身的想法。
说起来,宫中节省吃穿用度的行动还要靠周皇后亲身作则才能顺利完成,毕竟周皇后是后宫之主,她都这么做了,你那些妃嫔也就没什么话好说。
拉过紫禁城头的这十四门神威将军炮有四门早在天启年间就从卜加劳铸炮厂购买,剩下的十门则是崇祯十年徐光启再次购买。
在场的人神态各异,文官们个个面色惊恐,最终喃喃着什么昏君之类的话,武将、士兵和百姓的状态则是截然相反,都觉得骄傲和高兴。
崇祯皇帝转身一看,在汤若望身边儿的那群洋人一个个比自己还要激动,甚至有的已经开始向紫禁城这边叩头,嘴里呼喊着:“大明皇帝万岁。”
崇祯皇帝看着大明朝的高官们,嘴角微微一翘:
“你们不是看不起阉党吗,那朕就重用阉党,你们不是看不起粗鄙武夫吗,那朕就要重用武人。谁不服?拉出去就是干!”
周皇后带着宫里面的袁贵妃站在崇祯皇帝身边,嘴角不经意间露出一个弧度,确实,这才是一国之母的感觉。
虽然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周皇后要在交泰殿接受妃嫔们的朝贺,但人数毕竟太少,感觉和现在却又不在一个档次上。
看着衣甲鲜明的数万将士经过自己眼前看向城楼,喊着皇帝万岁的时候,周皇后心里倒是有些紧张起来了,毕竟她虽然是大明朝的皇后,但以前却从未真正知道这等盛会的感觉。
这阅兵大典虽然粗糙,大部分仪式都是后世和以前永乐大典东拼西凑出来的,但是数万人奔腾在一个广场上,还是让人心头震撼不已。
不多时,前面的京团各营、禁军各营以及神武军兵士走过之后,最后一个方列来到众人眼前。
这个方列有些奇怪,不是在前方的战斗人员,兵士们身上穿着轻便的盔甲,腰间挂着短小的佩剑,手里拿的都是一杆杆火铳,后面兵士则拉着各式各样的火炮。
其中有戚家军主用的虎蹲炮,也有各式各样的小型铜炮铁炮,除此之外,最吸引人注目的还是后面那十四门重型红夷大炮,这便是后来鞑清称之为“红衣大炮”的当世最强巨炮。
实际上,建奴是在拿下沈阳以后让匠户根据战场上缴获大炮仿制,据说建奴自吹自擂,那边已经有了六十门自制的红夷大炮,威力比起现在北京的这十门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崇祯皇帝眼中,这话就是在放屁。
首先,那些辽东的匠户虽然也不错,但都是自己玩剩下打发过去的,手艺、技术与中原还有南方的匠户根本就不在一个等级上。
红夷大炮向来都不是专门称呼此类炮,崇祯三年的时候,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将此炮定名为“神威大将军炮。
其实当时大明将所有从西方进口的前装滑膛加农炮都统一称为红夷大炮,因为这样叫特色鲜明,傻子都能从名字上听出来这些炮是西方进口过来的,也免得再过多解释。
各部院官员根据一些风水之类的迷信想法,往往在这些巨炮上盖以红布,鞑清根据这点,便是让投降的汉奸们将此炮讹传为“红衣”,就此成了他们自己的红衣大炮。
鞑清对“夷”字有所避讳,怕因此触怒了洋人,因此改称红衣,但大明根本没有这种忌讳,因为在西方人眼中,大明和鞑清有本质上的区别。
从西方传教士和所谓使团的态度就能看见,欧洲那边对大明从来都是毕恭毕敬,哪敢有对待鞑清那种鄙视和看低的感觉。
有些西方小国以宗主国称呼大明,因为欧洲那边儿这种东西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儿,意义上就和同盟差不多。
连英国、葡萄牙等一些实力颇为强悍的国家,那都是把大明放在同等地位上对待,信中也是把大明的天子以皇帝相称。
对洋毛子来说,明朝人的农业让他们羡慕嫉妒恨,两者一比,他们自己倒像是从农村走入大城市的土包子一样了。
距现在最近而且东西方都觉得比较权威的西方文化人兼传教士利玛窦,他是这样评价大明的:
“明朝远比欧洲富裕。”
上面那还是刚来到大明的时候,去广东一趟以后,结果这货的话变成了这样:“广东就是放大版的威尼斯,美丽富饶且交通方便,整个大明朝看起来就像一个大花园,宁静而安详。”
要是你觉得一个人说的话有被收买的嫌疑,那看看当时其他人的看法就能知道所言不虚。
一个普通的欧洲传教士曾德昭则发现,明朝农民的身体素质非常好,这些农民对生活非常积极。
来凑热闹打酱油的西班牙商人拉达也同意这个观点,大力盛赞明朝的农业:“明朝拥有着先进的农具,高产量的农作物。”
那明朝这个大花园接手给鞑清之后,洋毛子又是怎么评价的呢?
曾经出使过鞑清的英国外交官巴罗是这样说的:“康乾盛世时代的清朝农村,简直就是极端的贫穷和无助的困苦。”
最让他感到惊悚的是,弃婴在鞑清似乎沿路随处可见。
西班牙人拉达在大明待了一阵子,变成了彻彻底底的“明粉”,他是这么形容十六世纪的大明军队的:
“明朝军队的精锐,可以横扫西方各国,他们的海军战船相当可靠,而明朝军队也注重火器和火炮部队的建设。”
在崇祯看来,这多少有些帮着大明吹牛逼的嫌疑,但大明军队和水师的战斗力不是让这些洋毛子吹出来的,而是老祖宗硬生生打出来的。
大明水师的战斗力在当时世界是顶尖的,击溃日本海军就跟闹着玩一样,即便到了今天,地方水师舰船还跟西班牙和英国战舰战斗过,丝毫不落下风。
但是,同一个地方,到了我鞑清,英国使团又是这样看待鞑清军队的:
“陆军的精神面貌奇差无比,他们看起来松松垮垮的,像是跑龙套的演员一般。清军的火炮火器部队也落后无比,和明朝相比,似乎完全没有进步。陆军糟糕,海军就更差了,他们的战船则根本不适合航海,压根扛不住大风大浪。”
于是,那一年,英国使团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我大英帝国只要三艘战舰,就能拖垮甚至摧毁鞑清的海岸线。”
在杭州城居住过十多年的传教士曾德昭,是这样表白杭州的:“西湖水极其清澈,我甚至能看到湖底的细沙了。杭州城也相当干净,因为那里的明朝人民勤劳,还有成熟的卫生管理体制和垃圾回收制度”。
到我鞑清的时候,深情热情的话再也看不到了,只有这样冷冰冰的评价:
“清朝城市几乎看不到公共娱乐设施,道路又少又窄,大城市人头攒动,整条大路挤满人群和摊位。贫富差距极其大,要么是高大漂亮的房子,要么是破旧的草屋”。
综合各个方面,崇祯觉得在老外眼中,大明的地位和实力相当于后世的美国,与此相反的是,清朝在老外看来就像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
根据崇祯皇帝闲暇无事在宫中翻阅到的密辛来看,第一批红夷大炮输入大明是从英国在中国海域沉没军舰里打捞的舰炮开始的,时间上已经无从考证,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最起码还要在天启朝以前。
与当时欧洲火炮标准对比发现,现在这十门神威将军炮的原型是英国皇家舰队舰载六磅、十二磅、十八磅前装滑膛加农炮。
其实大明一直都在和澳门的卜加劳铸炮厂有所往来,现在京城的火炮有四成是来自各种缴获火炮的仿制,有六成恶是来自这个澳门铸炮厂。
顾名思义,这个铸炮厂由葡萄牙人卜加劳人亲自任经理,又号称是远东最好的铸炮厂。
在崇祯皇帝看来,等自己腾出手来,这种开挂似的好玩意儿当然要用来造炮打建奴,到了那个时候,朕就让他知道知道建奴和大明火炮之间的差距!
直到崇祯十六年的时候,大明财政彻底破产,就连宫中为了军饷都要节省吃穿用度,这才不得已和澳门那边断了联系。
不过即便如此,朝廷在卜加劳铸炮厂还设有常驻的官员,因为大明从来未曾放弃引入先进技术增强自身的想法。
说起来,宫中节省吃穿用度的行动还要靠周皇后亲身作则才能顺利完成,毕竟周皇后是后宫之主,她都这么做了,你那些妃嫔也就没什么话好说。
拉过紫禁城头的这十四门神威将军炮有四门早在天启年间就从卜加劳铸炮厂购买,剩下的十门则是崇祯十年徐光启再次购买。
在场的人神态各异,文官们个个面色惊恐,最终喃喃着什么昏君之类的话,武将、士兵和百姓的状态则是截然相反,都觉得骄傲和高兴。
崇祯皇帝转身一看,在汤若望身边儿的那群洋人一个个比自己还要激动,甚至有的已经开始向紫禁城这边叩头,嘴里呼喊着:“大明皇帝万岁。”
崇祯皇帝看着大明朝的高官们,嘴角微微一翘:
“你们不是看不起阉党吗,那朕就重用阉党,你们不是看不起粗鄙武夫吗,那朕就要重用武人。谁不服?拉出去就是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