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万事皆有皇帝带头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史上最强崇祯最新章节!
“末将接到陛下旨意,心中焦急万分,但孝陵距京师道路艰远,末将只能下令麾下兵士轻装前来,总算是在一月之内赶到京城,还望陛下恕臣自专之罪!”
“爱卿说的哪里话,为君为国,真良将也!”
“孝陵卫在此危急存亡之秋前来守卫大明京师,继续为大明尽忠,实在是我等淮西子弟莫大的荣勋!”
听着周经武在说,崇祯皇帝也是心下大定,孝陵卫算是目前自己最能依仗的一支部队。
这支部队前身是太祖朱元璋精挑细选跟随他征战的五百名名淮西精锐,兵士中王、赵、徐三姓居多,任军官者则皆为周、李两姓。
这五家与皇室有着难舍难分的情谊,已经不仅仅是主下之间的关系,所挑五系兵马世代镇守孝陵,自然都是朱元璋最为信任之人。
周经武说着,从腰间解出佩剑,双手奉上。
“此乃是太祖皇帝腰间佩剑,龙过孝陵时太祖皇帝解下佩剑赠与末将先祖,命吾等周氏世代为指挥使,守卫孝陵,今原物奉还,也算是完成了先祖遗志!”
这佩剑刚取下便是锋芒逼人,上面竟是罕见的附着五爪金龙图纹,此龙张开血盆大口,给人一种极尽威严之感,观其相貌,又仿佛睥睨天下,藐视世间一切事物。
剑身花纹细凿,图纹清晰,一面蛟龙腾飞,另一面则是凤凰展翅,周边又纹饰着北斗七星,以剑应天象之形,真乃是鬼斧神工。
崇祯皇帝只是看了一眼便深深的喜欢上,握住这把据说是朱元璋曾经的佩剑,当真有了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
崇祯皇帝举着剑冲向阳光,若有若无的问道:
“太祖所用,当真是好剑!不过周指挥使,此剑与历来尚方剑又有何不同?”
“这个...”周经武思虑半晌,方道:
“末将也是有所不知,孝陵卫内有些传闻,但实在是不可尽信。”
“二百多年了,此剑依旧能光亮如新,会不会是伪造的假货?”
闻言,周经武面色惶恐的伏跪在地,叩头道:
“陛下,末将岂敢欺君。此剑每隔百年便会由时孝陵卫指挥使遍寻天下手艺精湛之匠户回炉重制,所以才能光亮如新。”
崇祯皇帝点点头,这回答也没什么毛病,把剑收回鞘内,说道:
“既然如此,周经武听诏!”
五爪金龙的纹饰只有皇家才能用,但太祖皇帝为何会留下这样一把佩剑给守卫孝陵的周氏,是临时起意,还是有长远所图?
自打来了大明,崇祯皇帝发现皇家显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宫廷三大案扑朔迷离,宫禁又有自己都数之不清的案卷密辛。
这些密辛有些极其重要的是朱家皇帝口口相传,这孝陵卫便是其中之一,其余剩下大部分则是只有皇帝自己去翻阅卷宗才能知道。
崇祯皇帝上次闲着无聊顺手拿出一本看了几眼,这才意外得知朱元璋留下孝陵卫这样一支皇家卫队,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可能压根就不知道这回事儿。
这宫禁中自己没看过的密辛又有多少,天启皇帝稀里糊涂的落水,临死前还没来得及把该知道的告诉崇祯,看来孝陵卫还只是其中之一,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发现了。
不过在这些之前,都需要把李自成这要命的快递员打发回去,要不说什么都是白搭。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在众人震惊的眼光中把剑交给周经武,说:
“诏,孝陵卫全体将士编册成军,赐名‘神武军’。孝陵卫指挥使周经武祖辈兢兢业业,累代看守孝陵,朕深信之。着册封‘卫孝伯’,赐劵,世袭罔替,加五军都督府右都督,率神武军接管京城戍卫。”
“诏,靖远伯王永恩、新乐候刘文柄核查旗手卫、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府军卫、府军左卫、府军右卫、府军前卫、府军后卫、虎贲左卫禁军人数。”
“诏,锦衣卫都指挥使李若链核查现锦衣卫南北两司实际人数。”
“诏,惠安伯张庆臻核查燕山左卫、燕山右卫、燕山前卫、大兴左卫、济阳卫、济州卫、通州卫兵马,即刻出京。”
“诏,御马监掌印、内厂提督方正化核查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亲军人数。”
“司礼监拟旨,无论此次核查结果如何,以上诸卫,今后皆不再归五军都督府、兵部统辖,署亲军都指挥使司,朕亲领。”
正事说完,崇祯皇帝转过头来,冷声道:
“诸卿,朕把话在这说明白了,若是旨意传下去有人敢不遵,厂卫可不经禀报,直接拿人抄家;如果有人胆敢以下犯上,再出巡城御史车伸私调巡城兵马那种事,皆视同谋反!”
“神武军及京营、团营均可奉旨就地平乱,从者诛杀三族,主恶诛连九族!”
“臣等遵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方才崇祯皇帝任用那些勋贵,像是惠安伯张庆臻,还有靖远伯王永恩、新乐候刘刘文柄等人,都在历史上为大明死节。
不同于京城内一般的文臣武将,这些勋戚绝对忠诚和服从,眼下时局唯艰,崇祯皇帝来不及慢慢观察,只能按历史上殉国与否判断,司马当活马医。
崇祯皇帝打算给这些忠于大明的人加持兵权,为自己效力。
有人说到了这个时候,大明的这些亲卫早就是毫无战斗力,而且吃空饷领空额情况严重,这个崇祯皇帝心里都有谱。
但是在历史上,这些人数不多的亲卫各自为战,比起京城里外的卫戍部队还有五城兵马司差役屈膝投降来说,他们却是力战殆尽。
如果是李自成围攻京师的时候,除了大内太监以外什么人抵抗最激烈,就是这些分散在各门的亲卫无疑。
崇祯皇帝想的,就是要将这些为大明死战到底的亲卫人数统计出来为自己所用,比起外地兵马而言,忠心显然更能保证。
要是人数实在太少,那就把亲卫的编制暂时取消,将在额禁卫编册成新军,钱不够了就再找个投降鞑清和李闯的肥羊抄家,谁说他们不会是下一个神武军?
本来最开始明代皇权集中,到了崇祯皇帝这代,政事被内阁侵夺,这些老祖设立的天子亲军又被兵部掌管。
崇祯皇帝既然已经重新把行政权握在手里,就要趁热打铁,收回兵权。
各禁卫人数不多是铁打的事实,又是各自分散,在历史上没能形成战斗力也是无可厚非,如果将他们编成一个拳头,给李自成狠狠一击也不是没可能!
一连串的圣旨,显示出崇祯皇帝对自己这些人莫大的信任之情,众人各自对视一眼,都是从他人的目光中见到欣慰与振奋之情。
崇祯皇帝从兵部手中抢夺兵权的意愿已经再明显不过,要是在起初只有孱弱的京营,众人还会担忧会不会生变。
但是现在有神武军五千多名淮西子弟镇守皇城,情况就全都不一样了。
崇祯皇帝先支持厂卫迫害东林,又调动神武军接管京城戍卫,这次从兵部手中强夺兵权的旨意都下来了,自己还怕什么?
既然有皇帝带头,那些文官想要斗一斗,好啊,来!
谁要是怂一下就不是爹生娘养的!
“末将接到陛下旨意,心中焦急万分,但孝陵距京师道路艰远,末将只能下令麾下兵士轻装前来,总算是在一月之内赶到京城,还望陛下恕臣自专之罪!”
“爱卿说的哪里话,为君为国,真良将也!”
“孝陵卫在此危急存亡之秋前来守卫大明京师,继续为大明尽忠,实在是我等淮西子弟莫大的荣勋!”
听着周经武在说,崇祯皇帝也是心下大定,孝陵卫算是目前自己最能依仗的一支部队。
这支部队前身是太祖朱元璋精挑细选跟随他征战的五百名名淮西精锐,兵士中王、赵、徐三姓居多,任军官者则皆为周、李两姓。
这五家与皇室有着难舍难分的情谊,已经不仅仅是主下之间的关系,所挑五系兵马世代镇守孝陵,自然都是朱元璋最为信任之人。
周经武说着,从腰间解出佩剑,双手奉上。
“此乃是太祖皇帝腰间佩剑,龙过孝陵时太祖皇帝解下佩剑赠与末将先祖,命吾等周氏世代为指挥使,守卫孝陵,今原物奉还,也算是完成了先祖遗志!”
这佩剑刚取下便是锋芒逼人,上面竟是罕见的附着五爪金龙图纹,此龙张开血盆大口,给人一种极尽威严之感,观其相貌,又仿佛睥睨天下,藐视世间一切事物。
剑身花纹细凿,图纹清晰,一面蛟龙腾飞,另一面则是凤凰展翅,周边又纹饰着北斗七星,以剑应天象之形,真乃是鬼斧神工。
崇祯皇帝只是看了一眼便深深的喜欢上,握住这把据说是朱元璋曾经的佩剑,当真有了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
崇祯皇帝举着剑冲向阳光,若有若无的问道:
“太祖所用,当真是好剑!不过周指挥使,此剑与历来尚方剑又有何不同?”
“这个...”周经武思虑半晌,方道:
“末将也是有所不知,孝陵卫内有些传闻,但实在是不可尽信。”
“二百多年了,此剑依旧能光亮如新,会不会是伪造的假货?”
闻言,周经武面色惶恐的伏跪在地,叩头道:
“陛下,末将岂敢欺君。此剑每隔百年便会由时孝陵卫指挥使遍寻天下手艺精湛之匠户回炉重制,所以才能光亮如新。”
崇祯皇帝点点头,这回答也没什么毛病,把剑收回鞘内,说道:
“既然如此,周经武听诏!”
五爪金龙的纹饰只有皇家才能用,但太祖皇帝为何会留下这样一把佩剑给守卫孝陵的周氏,是临时起意,还是有长远所图?
自打来了大明,崇祯皇帝发现皇家显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宫廷三大案扑朔迷离,宫禁又有自己都数之不清的案卷密辛。
这些密辛有些极其重要的是朱家皇帝口口相传,这孝陵卫便是其中之一,其余剩下大部分则是只有皇帝自己去翻阅卷宗才能知道。
崇祯皇帝上次闲着无聊顺手拿出一本看了几眼,这才意外得知朱元璋留下孝陵卫这样一支皇家卫队,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可能压根就不知道这回事儿。
这宫禁中自己没看过的密辛又有多少,天启皇帝稀里糊涂的落水,临死前还没来得及把该知道的告诉崇祯,看来孝陵卫还只是其中之一,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发现了。
不过在这些之前,都需要把李自成这要命的快递员打发回去,要不说什么都是白搭。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在众人震惊的眼光中把剑交给周经武,说:
“诏,孝陵卫全体将士编册成军,赐名‘神武军’。孝陵卫指挥使周经武祖辈兢兢业业,累代看守孝陵,朕深信之。着册封‘卫孝伯’,赐劵,世袭罔替,加五军都督府右都督,率神武军接管京城戍卫。”
“诏,靖远伯王永恩、新乐候刘文柄核查旗手卫、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府军卫、府军左卫、府军右卫、府军前卫、府军后卫、虎贲左卫禁军人数。”
“诏,锦衣卫都指挥使李若链核查现锦衣卫南北两司实际人数。”
“诏,惠安伯张庆臻核查燕山左卫、燕山右卫、燕山前卫、大兴左卫、济阳卫、济州卫、通州卫兵马,即刻出京。”
“诏,御马监掌印、内厂提督方正化核查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亲军人数。”
“司礼监拟旨,无论此次核查结果如何,以上诸卫,今后皆不再归五军都督府、兵部统辖,署亲军都指挥使司,朕亲领。”
正事说完,崇祯皇帝转过头来,冷声道:
“诸卿,朕把话在这说明白了,若是旨意传下去有人敢不遵,厂卫可不经禀报,直接拿人抄家;如果有人胆敢以下犯上,再出巡城御史车伸私调巡城兵马那种事,皆视同谋反!”
“神武军及京营、团营均可奉旨就地平乱,从者诛杀三族,主恶诛连九族!”
“臣等遵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方才崇祯皇帝任用那些勋贵,像是惠安伯张庆臻,还有靖远伯王永恩、新乐候刘刘文柄等人,都在历史上为大明死节。
不同于京城内一般的文臣武将,这些勋戚绝对忠诚和服从,眼下时局唯艰,崇祯皇帝来不及慢慢观察,只能按历史上殉国与否判断,司马当活马医。
崇祯皇帝打算给这些忠于大明的人加持兵权,为自己效力。
有人说到了这个时候,大明的这些亲卫早就是毫无战斗力,而且吃空饷领空额情况严重,这个崇祯皇帝心里都有谱。
但是在历史上,这些人数不多的亲卫各自为战,比起京城里外的卫戍部队还有五城兵马司差役屈膝投降来说,他们却是力战殆尽。
如果是李自成围攻京师的时候,除了大内太监以外什么人抵抗最激烈,就是这些分散在各门的亲卫无疑。
崇祯皇帝想的,就是要将这些为大明死战到底的亲卫人数统计出来为自己所用,比起外地兵马而言,忠心显然更能保证。
要是人数实在太少,那就把亲卫的编制暂时取消,将在额禁卫编册成新军,钱不够了就再找个投降鞑清和李闯的肥羊抄家,谁说他们不会是下一个神武军?
本来最开始明代皇权集中,到了崇祯皇帝这代,政事被内阁侵夺,这些老祖设立的天子亲军又被兵部掌管。
崇祯皇帝既然已经重新把行政权握在手里,就要趁热打铁,收回兵权。
各禁卫人数不多是铁打的事实,又是各自分散,在历史上没能形成战斗力也是无可厚非,如果将他们编成一个拳头,给李自成狠狠一击也不是没可能!
一连串的圣旨,显示出崇祯皇帝对自己这些人莫大的信任之情,众人各自对视一眼,都是从他人的目光中见到欣慰与振奋之情。
崇祯皇帝从兵部手中抢夺兵权的意愿已经再明显不过,要是在起初只有孱弱的京营,众人还会担忧会不会生变。
但是现在有神武军五千多名淮西子弟镇守皇城,情况就全都不一样了。
崇祯皇帝先支持厂卫迫害东林,又调动神武军接管京城戍卫,这次从兵部手中强夺兵权的旨意都下来了,自己还怕什么?
既然有皇帝带头,那些文官想要斗一斗,好啊,来!
谁要是怂一下就不是爹生娘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