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治理淮河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风月天唐最新章节!
首先便是兵部尚书崔从所呈上的一份奏章,这份奏章是河西节度使张议潮送来的,其参奏之事是,河西至今缺职行军司马一人,望朝廷速派得力官员入河西任职。
对于此事却让李忱颇为头痛,这行军司马一职四年内已然换了三人,而这三人可谓是一死一伤一辞官。李忱对于河西之地的环境也深有了解,张议潮虽然被加封为河西节度使,但是至今河西诸州仍在吐蕃的手中。也正因为如此,双方交战与摩擦不在少数,因此也导致这帮官员到了河西难以安稳的原因。
李忱询问群臣可有合适人选,这一问让本来热闹的朝堂立马安静了下来。李忱看着群臣不由一阵气结,心道难怪吐蕃、南诏、渤海三国如此嚣张。心道又不是让诸位前去打仗,任职一个小小的行军司马竟然无一人替其分忧。
就在这时陈浩却出列恭敬请命:“圣上,既然诸位大臣不愿,任命这位卑职小的行军司马一职,微臣请命,前往河西任职!”
“爱卿,你可知河西之地动荡不安,可不比那东都!”李忱未曾想到陈浩会请命任职河西,于是有些惊异的反问道。
对于李忱的劝解陈浩未有丝毫动容,用坚定的口吻道:“微臣虽是执笔文臣,然对吐蕃嚣张之势臣心中难以自控。微臣愿以微薄之力,替圣上护土安疆!”
李忱本欲将陈浩留于京城委以重任,奈何陈浩却主动请旨欲往河西任职。李忱对于陈浩这番决定虽然颇为欣慰,但是也颇为陈浩的安全担忧。因为河西至今仍是动荡不安,否则也不会使得前去任职的官员悉数离职。
因此虽然陈浩如此言之切切,但李忱仍旧犹豫不决。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又岂能让陈浩远赴河西之地,一时之间整个宣政殿上鸦雀无声。许多崔党中人皆为陈浩能够离开朝堂而欣喜,否者有陈浩在朝中对他们是一个极大的威胁。然而敏锐的崔式似乎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至于那儿不对一时半会也说不上来。
见李忱依旧犹豫不决,陈浩便将目光落在了崔从身上:“崔大人乃是兵部尚书,对此事有何看法?”
崔从未曾想陈浩会在此刻向他发文,稍作愣神之后见陈浩摸了摸左边的耳朵,眼角不由得抽搐了一下,旋即脸色阴沉的向李忱启奏道:“陈大人既然主动请命,想必亦是经过深思熟虑。以陈大人能力,定会胜任行军司马一职!”
崔从的既然如此发话,其余众人也是附议。然而即便如此,李忱仍旧不打算将陈浩任命到河西。因为这与接下来的事情很是冲突,于是思虑半晌沉声道:“此事容后再议!”
随后便是对于淮河流域洪水施虐的问题进行了商讨,虽然如今是春冬之际河水趋于平缓,水位更是低至一年之最低。但是若不提前给予治理整顿,待夏季多雨季节一到定会洪水泛滥。
此事在两年前由魏谟提出,但是两年过去了淮河之水依旧未能得以妥善治理。李忱对此也是头痛不已,在治理淮河上可是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但是仍旧收效甚微。
如今又将此事提上议案,引得群臣各抒己见。然而群臣所说的都是老调陈词毫无新意,这让李忱倍感身心俱疲。
就在这时雍王李渼却移步近前,躬身称道:“父皇,儿臣对治理淮河有些许见解!请父皇给予指正!”由于李渼如今是都畿道的最高官员,因此自然有资格立于朝堂之上。
“哦?快快奏来!”李忱未曾想到李渼竟如此上心,惊异之余却是颇多欣喜与期待。
得到李忱的准许,李渼这才将陈浩授予他的治淮之法,详述的向李忱与群臣解说。而李渼这一项治淮之策,让众人觉得耳目一新。
这项治淮策略可分为三步,首先便是在洪泽湖周边筑堤,蓄纳淮河来水,用淮河水刷深黄河入海河段,以此暂且维持漕运。其次便是在这一基础上将淮河洪水分入运河,并由芒稻河入长江,如此一来可缓解洪水的施虐。
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更是工程浩大的的一步。须得将淮河周边的支流河渠连贯起来,如此一来便可化整为零,使得淮水不在泛滥。
对于这最后一步,期间也受到不少人的质疑,其中最为质疑的当属工部侍郎孙海棠。因为多年治理淮河工部官员曾经有这种构想,但是由于地形、距离等诸多原因未能得到实现。
对于此李渼已经早已有了应对之策,可以设置蓄洪与行洪两个区域。蓄洪的区域可以领用平原的低洼,设置多个地面沟渠,以此暂时储蓄洪水;所谓行洪区便是将在一些远离百姓,未有良田的地方,打开淮河堤坝释放洪水,以此便可以有利的做到“存放皆宜”的合理性。
听了李渼的讲述让李忱与众位群臣频频点头,最后李忱对于雍王的策略表示认可。如今工部尚书一职官位有缺,为了能够更好的治理淮水,李忱决定任命为工部尚书总理河道内务。
结果李忱的这一决定却受到崔党众人的弹劾,崔式以雍王乃是驻外藩王不易参与朝政为由,希望李忱收回成命。
“圣上,既然雍王殿下已然将治理淮河细则俱以说明,就由工部侍郎孙大人主持治淮内务。孙大人在工部任职已久,对河道内务颇为熟悉,治理起来也得心应手!”
崔式极力劝阻李渼担任工部尚书,是因为他不想将这份治淮大功落在雍王的身上。如今的雍王正在雏鹰欲飞,若是给予一个好的时机任其腾飞,届时恐怕再要束缚已然为时已晚。
“陈爱卿,不知你有何看法?”李忱未有理会崔式等人劝谏,而是将目光看向沉默不语的陈浩身上。李忱虽然对李渼今日的表现很是满意,但是他也知道,这份治淮之策定有陈浩参与其中。
首先便是兵部尚书崔从所呈上的一份奏章,这份奏章是河西节度使张议潮送来的,其参奏之事是,河西至今缺职行军司马一人,望朝廷速派得力官员入河西任职。
对于此事却让李忱颇为头痛,这行军司马一职四年内已然换了三人,而这三人可谓是一死一伤一辞官。李忱对于河西之地的环境也深有了解,张议潮虽然被加封为河西节度使,但是至今河西诸州仍在吐蕃的手中。也正因为如此,双方交战与摩擦不在少数,因此也导致这帮官员到了河西难以安稳的原因。
李忱询问群臣可有合适人选,这一问让本来热闹的朝堂立马安静了下来。李忱看着群臣不由一阵气结,心道难怪吐蕃、南诏、渤海三国如此嚣张。心道又不是让诸位前去打仗,任职一个小小的行军司马竟然无一人替其分忧。
就在这时陈浩却出列恭敬请命:“圣上,既然诸位大臣不愿,任命这位卑职小的行军司马一职,微臣请命,前往河西任职!”
“爱卿,你可知河西之地动荡不安,可不比那东都!”李忱未曾想到陈浩会请命任职河西,于是有些惊异的反问道。
对于李忱的劝解陈浩未有丝毫动容,用坚定的口吻道:“微臣虽是执笔文臣,然对吐蕃嚣张之势臣心中难以自控。微臣愿以微薄之力,替圣上护土安疆!”
李忱本欲将陈浩留于京城委以重任,奈何陈浩却主动请旨欲往河西任职。李忱对于陈浩这番决定虽然颇为欣慰,但是也颇为陈浩的安全担忧。因为河西至今仍是动荡不安,否则也不会使得前去任职的官员悉数离职。
因此虽然陈浩如此言之切切,但李忱仍旧犹豫不决。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又岂能让陈浩远赴河西之地,一时之间整个宣政殿上鸦雀无声。许多崔党中人皆为陈浩能够离开朝堂而欣喜,否者有陈浩在朝中对他们是一个极大的威胁。然而敏锐的崔式似乎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至于那儿不对一时半会也说不上来。
见李忱依旧犹豫不决,陈浩便将目光落在了崔从身上:“崔大人乃是兵部尚书,对此事有何看法?”
崔从未曾想陈浩会在此刻向他发文,稍作愣神之后见陈浩摸了摸左边的耳朵,眼角不由得抽搐了一下,旋即脸色阴沉的向李忱启奏道:“陈大人既然主动请命,想必亦是经过深思熟虑。以陈大人能力,定会胜任行军司马一职!”
崔从的既然如此发话,其余众人也是附议。然而即便如此,李忱仍旧不打算将陈浩任命到河西。因为这与接下来的事情很是冲突,于是思虑半晌沉声道:“此事容后再议!”
随后便是对于淮河流域洪水施虐的问题进行了商讨,虽然如今是春冬之际河水趋于平缓,水位更是低至一年之最低。但是若不提前给予治理整顿,待夏季多雨季节一到定会洪水泛滥。
此事在两年前由魏谟提出,但是两年过去了淮河之水依旧未能得以妥善治理。李忱对此也是头痛不已,在治理淮河上可是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但是仍旧收效甚微。
如今又将此事提上议案,引得群臣各抒己见。然而群臣所说的都是老调陈词毫无新意,这让李忱倍感身心俱疲。
就在这时雍王李渼却移步近前,躬身称道:“父皇,儿臣对治理淮河有些许见解!请父皇给予指正!”由于李渼如今是都畿道的最高官员,因此自然有资格立于朝堂之上。
“哦?快快奏来!”李忱未曾想到李渼竟如此上心,惊异之余却是颇多欣喜与期待。
得到李忱的准许,李渼这才将陈浩授予他的治淮之法,详述的向李忱与群臣解说。而李渼这一项治淮之策,让众人觉得耳目一新。
这项治淮策略可分为三步,首先便是在洪泽湖周边筑堤,蓄纳淮河来水,用淮河水刷深黄河入海河段,以此暂且维持漕运。其次便是在这一基础上将淮河洪水分入运河,并由芒稻河入长江,如此一来可缓解洪水的施虐。
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更是工程浩大的的一步。须得将淮河周边的支流河渠连贯起来,如此一来便可化整为零,使得淮水不在泛滥。
对于这最后一步,期间也受到不少人的质疑,其中最为质疑的当属工部侍郎孙海棠。因为多年治理淮河工部官员曾经有这种构想,但是由于地形、距离等诸多原因未能得到实现。
对于此李渼已经早已有了应对之策,可以设置蓄洪与行洪两个区域。蓄洪的区域可以领用平原的低洼,设置多个地面沟渠,以此暂时储蓄洪水;所谓行洪区便是将在一些远离百姓,未有良田的地方,打开淮河堤坝释放洪水,以此便可以有利的做到“存放皆宜”的合理性。
听了李渼的讲述让李忱与众位群臣频频点头,最后李忱对于雍王的策略表示认可。如今工部尚书一职官位有缺,为了能够更好的治理淮水,李忱决定任命为工部尚书总理河道内务。
结果李忱的这一决定却受到崔党众人的弹劾,崔式以雍王乃是驻外藩王不易参与朝政为由,希望李忱收回成命。
“圣上,既然雍王殿下已然将治理淮河细则俱以说明,就由工部侍郎孙大人主持治淮内务。孙大人在工部任职已久,对河道内务颇为熟悉,治理起来也得心应手!”
崔式极力劝阻李渼担任工部尚书,是因为他不想将这份治淮大功落在雍王的身上。如今的雍王正在雏鹰欲飞,若是给予一个好的时机任其腾飞,届时恐怕再要束缚已然为时已晚。
“陈爱卿,不知你有何看法?”李忱未有理会崔式等人劝谏,而是将目光看向沉默不语的陈浩身上。李忱虽然对李渼今日的表现很是满意,但是他也知道,这份治淮之策定有陈浩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