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硬货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TXT小说网 www.txt8.org,最快更新大明1617最新章节!
郑绍来道:“是李国助吗?”
“正是。 ”郑一官道:“如果叔父愿意,我可以引诸位去见大公子。”
“好,就去见他。”
郑一官道:“叔父要想清楚,除非货物确实很多,又是俏门的好货,不然的话随便求见并不是什么好事。”
李家父子掌握这个私港的贸易大权,但并没有禁止海商自己的贸易,只是贸易的大头是由他们自己掌握着,别人在这里贸易,他们会抽取一定的好处费,很多福建和广州沿海的小型商船就是自己贸易,要不然也是找李家父子的属下人,直接求见李旦或李国助,没有拿的出手的东西,很可能惹怒对方,以李家父子在这里的权势,就算是天皇的亲戚也不管用。
郑绍来道:“放心,我这船货价值近二十万,而且是绝对好销的硬货。”
郑一官道:“一船货近二十万也不少了,就仅凭这个也够资格见面,好,小侄这就引见。”
蒋奎冷眼看着这个郑一官,感觉对方年纪比自己小一截,但做事四平八稳,汤水不漏,事先就把可能的意外情况说明,这样就算事有不妥也怪不得他头上,果然在这种地方能混出来的都不是一般人。
蒋奎开始探郑一官的底,慢慢聊了起来。
到李旦父子所居的宅邸附近时,混杂的人流渐渐变少,四周拿着兵器巡逻的人开始增加,来往行走的多半是豪商或是带着刀剑的护卫,普通人很少出现,港口的那种喧嚣声也渐渐听不到了。
李家父子住的地方背倚青山,前面是大海,海山轻拂,在这样的夏日里叫人感觉惬意。
宅邸是日本式的,甚至说是一种日本式的集居住和防御为一体的小城,四角和正中都是高大的多层阁楼,底基用条石筑城,虽不高,但十分厚实,在院墙处开着不少箭孔和火器的射孔,蒋奎看到不少护卫手里拿着细长的鸟铳……他轻轻点点头,证实了自己脑海中的印象。
李府的护卫有汉人也有倭人,看起来都是厮杀经验十分丰富●4style_txt;的精锐,门口也有守备的头目,郑一官经常走动,还是被拦下盘查了一番。
“各位在此等候。”郑一官匆忙走进去,叫郑绍来和蒋奎等人在门口等候。
各人站在原地不敢擅动,四周是走动的汉人和倭人护卫,都是一脸凶相,外围已经不象港口那样是一个镇子一般,这里四周寂寂,只有这个城堡般的大宅,郑绍来在地上吐了一口唾沫,说道:“娘的,这样心里有些发慌。”
温忠发笑眯眯的道:“老郑,站直了别慌乱,这里有人盯着咱们看。”
“啊?哦,好。”
郑绍来毕竟也是常跑海的,瞬间镇静了下来。
一群人就这么站着,各人脸上都带着轻松从容的笑容。
不远处的一座阁楼的上,一个穿茧绸长袍的三十不到的青年正从窗子上向那边看,郑一官毕恭毕敬的站在这个青年后头。
“一官你带来的这些人有成色,不象是普通跑海的海商。”那个青年看了一会,转身道:“走,带我去会会他们。”
“是,大公子。”
蒋奎等站了一会之后,见有七八人从内里往这边走来,郑绍来上前迎了几步,双方互相行揖礼。
郑一官道:“这位就是我们的大公子。”
郑绍来和蒋奎等都道:“见过李大公子。”
李国助微笑道:“不必客气……听说各位带了不少货来?”
“是!”郑绍来后退了一步,由蒋奎顶上来。
蒋奎道:“在下奉东主之命,带着约十万的铁器过来。”
“铁器在倭国确实是硬货,不过你们怎么一下子能带这么多?”李国助有些吃惊,各个货船都有带铁器的,这东西用来压舱很不错,但没有哪艘船是一下子带十万两本钱的铁器过来的……一则是船小带不动,只有大船能带,二来就是想买这么多银子的铁器也很难,比如南京就算是江南第一大城市,一下子买十万两银子的铁器,估计会对整个南直隶民间的铁器使用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蒋奎道:“在下东主除了有大商行外,自己还有铁矿和高炉,自己熔铸生铁,还有铁器场,有大量的师傅不停打造各种铁器。”
“了不起。”李国助废话不多说,翘起大拇指赞了一下。
如果这伙人说的是真的,他们的东主肯定是一个身家巨万的有实力的大商家,关键是铁器这东西是畅销的硬货,在大明都是严重缺铁,自用都不足,不象茶叶和丝绸瓷器那样,大量生产是专门为了出口,民间也不存在市场缺口……当然很多人喝不起茶叶和用不起出口销售的丝绸,可这部份市场原本就没有购买需要,所以也不存在缺货之事,倒是铁器是人人都要用的,国内市场缺口都很大,谁会大量往海外贩卖?关键是想买也买不到!只有每次过海贸易带一些铁器过来,因为倭国这边更缺铁,铁价更高,利润也更大!
李国助现在关心的就是这批铁器的质量,如果质量过的去,他决定就按蒋奎说的价,十万两,把这批铁器都吃下来!
李家父子做生意向来如此,自己有利,也给别人利,凡事要守规矩,到了这港口就是海商,不能抢也不能以强凌弱,以商对商,谈下来就谈,谈不下来也不勉强。
到了外海就是外海的规矩,李家的船队遇到好抢的商船一样会抢,外海的规矩就是弱肉强食!
一行人骑马往港口去,倭人缺马,不过李家这里几十匹马总是有,各人从城堡一样的宅邸出来,穿过村镇一般的聚居地,在大片倭人夷人汉商的簇拥下到船边栈桥上看货。
郑绍来叫伙计从底舱搬货出来,要他们把每样货都搬几篓下来,这些铁器都装在草蒌里,每样之间还塞着草,海上风浪大时颠簸的厉害,这一套都是装瓷器的办法,其实铁器精良的话,互相是很难撞坏的。
郑绍来也是有些紧张,这一桩买卖做成了,这里他以后也能常跑,往倭国的利润不小,关键是航程短,而且安全!
安全是最要紧的,跑马尼拉或是巴达维亚,或是马六甲,甚至到印度沿海,这些地方航程远不说,安全性也降低很多,在海上遇到台风就是看命,能不能活下来只能看老天,在曾母暗礁一带到处都是沉船,从宋朝到现在这几百年下来了,不知道多少海船沉在那里。
还是跑倭国的航线最好,但这条航线海盗也最多,如果有李家势力的青睐,日本航道就很保险,日后可以常跑了。
“大铁锅,大汤锅,勺子,菜刀,铁酒壶和铁面盆,还有大广锅,大烧锅,铁通条铁炉钉,大公子,还有铁锄,铁镢,铁铲,铁锹,还有铁索,铁锁,铁斧等物,大小不一的铁针没有办法数数,只能按斤称……”
郑一官到底年轻,这时一脸的兴奋,经他手过下来的铁器有好几十种,数量也很多,等最后看到铁针的时候,四周的人群都有一种不敢置信的感觉。
这艘船的东主,到底是什么来路?
这么多铁器,这么大的船装了一多半全是铁器,就算拿重金购买也得买空一个大城市的储存,还不一定能买到这么齐全,大明民间缺铁是很严重的,从两湖到云贵地区,越往西南越缺铁,在四川云南贵州一带,不少百姓还用的是石锄一类的农具,因为太缺铁了,有钱也买不到。在汉人区域也缺铁,百姓几家共用农具的也很常见,农具和生活用具都很贵!
这一艘船的铁器,不要说倭国,就算在大明也是好货,肯定人人抢着要!
李国助一开始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后来他的神色越来越郑重,他比所有人都明白眼前这些铁器意味着什么。
倭人缺铁比大明还厉害十倍百倍!
他们的兵将只有少量大将能披镶嵌铁叶的甲胄,多半武士只穿皮甲,那些足轻就什么甲也没有,现在虽然幕府狩武,但各地方的大名还是要有自己的直属武装,少量的铁都用在打造兵器和铁箭头上,农具十分缺乏,连铁针这样的物事都很少,要不然一根铁针能卖二分银子?
按大明的铜钱比,现在一两银子换六百文万历金背钱,一钱六十文,一分六文,一根针卖十几文金背钱,在大明虽然缺铁,一文钱也够买针了。
这是十倍的差价,而且是转出就能都出光的硬货!
“大公子,我看过了,所有铁器都是一样的精铁铸打,工艺都是上佳,没有发现一个次品。”
不仅是郑一官,李国助带来的随员也在检查,运下来的铁器数量和种类都不少了,而且明显是随机搬运,他们检查了过百个草蒌,没有发现一件次品,每样铁器都散发着精铁铸打后的柔和光泽,比起那些粗陋的生铁铁器,明显要高出好几个档次出来。
郑绍来道:“是李国助吗?”
“正是。 ”郑一官道:“如果叔父愿意,我可以引诸位去见大公子。”
“好,就去见他。”
郑一官道:“叔父要想清楚,除非货物确实很多,又是俏门的好货,不然的话随便求见并不是什么好事。”
李家父子掌握这个私港的贸易大权,但并没有禁止海商自己的贸易,只是贸易的大头是由他们自己掌握着,别人在这里贸易,他们会抽取一定的好处费,很多福建和广州沿海的小型商船就是自己贸易,要不然也是找李家父子的属下人,直接求见李旦或李国助,没有拿的出手的东西,很可能惹怒对方,以李家父子在这里的权势,就算是天皇的亲戚也不管用。
郑绍来道:“放心,我这船货价值近二十万,而且是绝对好销的硬货。”
郑一官道:“一船货近二十万也不少了,就仅凭这个也够资格见面,好,小侄这就引见。”
蒋奎冷眼看着这个郑一官,感觉对方年纪比自己小一截,但做事四平八稳,汤水不漏,事先就把可能的意外情况说明,这样就算事有不妥也怪不得他头上,果然在这种地方能混出来的都不是一般人。
蒋奎开始探郑一官的底,慢慢聊了起来。
到李旦父子所居的宅邸附近时,混杂的人流渐渐变少,四周拿着兵器巡逻的人开始增加,来往行走的多半是豪商或是带着刀剑的护卫,普通人很少出现,港口的那种喧嚣声也渐渐听不到了。
李家父子住的地方背倚青山,前面是大海,海山轻拂,在这样的夏日里叫人感觉惬意。
宅邸是日本式的,甚至说是一种日本式的集居住和防御为一体的小城,四角和正中都是高大的多层阁楼,底基用条石筑城,虽不高,但十分厚实,在院墙处开着不少箭孔和火器的射孔,蒋奎看到不少护卫手里拿着细长的鸟铳……他轻轻点点头,证实了自己脑海中的印象。
李府的护卫有汉人也有倭人,看起来都是厮杀经验十分丰富●4style_txt;的精锐,门口也有守备的头目,郑一官经常走动,还是被拦下盘查了一番。
“各位在此等候。”郑一官匆忙走进去,叫郑绍来和蒋奎等人在门口等候。
各人站在原地不敢擅动,四周是走动的汉人和倭人护卫,都是一脸凶相,外围已经不象港口那样是一个镇子一般,这里四周寂寂,只有这个城堡般的大宅,郑绍来在地上吐了一口唾沫,说道:“娘的,这样心里有些发慌。”
温忠发笑眯眯的道:“老郑,站直了别慌乱,这里有人盯着咱们看。”
“啊?哦,好。”
郑绍来毕竟也是常跑海的,瞬间镇静了下来。
一群人就这么站着,各人脸上都带着轻松从容的笑容。
不远处的一座阁楼的上,一个穿茧绸长袍的三十不到的青年正从窗子上向那边看,郑一官毕恭毕敬的站在这个青年后头。
“一官你带来的这些人有成色,不象是普通跑海的海商。”那个青年看了一会,转身道:“走,带我去会会他们。”
“是,大公子。”
蒋奎等站了一会之后,见有七八人从内里往这边走来,郑绍来上前迎了几步,双方互相行揖礼。
郑一官道:“这位就是我们的大公子。”
郑绍来和蒋奎等都道:“见过李大公子。”
李国助微笑道:“不必客气……听说各位带了不少货来?”
“是!”郑绍来后退了一步,由蒋奎顶上来。
蒋奎道:“在下奉东主之命,带着约十万的铁器过来。”
“铁器在倭国确实是硬货,不过你们怎么一下子能带这么多?”李国助有些吃惊,各个货船都有带铁器的,这东西用来压舱很不错,但没有哪艘船是一下子带十万两本钱的铁器过来的……一则是船小带不动,只有大船能带,二来就是想买这么多银子的铁器也很难,比如南京就算是江南第一大城市,一下子买十万两银子的铁器,估计会对整个南直隶民间的铁器使用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蒋奎道:“在下东主除了有大商行外,自己还有铁矿和高炉,自己熔铸生铁,还有铁器场,有大量的师傅不停打造各种铁器。”
“了不起。”李国助废话不多说,翘起大拇指赞了一下。
如果这伙人说的是真的,他们的东主肯定是一个身家巨万的有实力的大商家,关键是铁器这东西是畅销的硬货,在大明都是严重缺铁,自用都不足,不象茶叶和丝绸瓷器那样,大量生产是专门为了出口,民间也不存在市场缺口……当然很多人喝不起茶叶和用不起出口销售的丝绸,可这部份市场原本就没有购买需要,所以也不存在缺货之事,倒是铁器是人人都要用的,国内市场缺口都很大,谁会大量往海外贩卖?关键是想买也买不到!只有每次过海贸易带一些铁器过来,因为倭国这边更缺铁,铁价更高,利润也更大!
李国助现在关心的就是这批铁器的质量,如果质量过的去,他决定就按蒋奎说的价,十万两,把这批铁器都吃下来!
李家父子做生意向来如此,自己有利,也给别人利,凡事要守规矩,到了这港口就是海商,不能抢也不能以强凌弱,以商对商,谈下来就谈,谈不下来也不勉强。
到了外海就是外海的规矩,李家的船队遇到好抢的商船一样会抢,外海的规矩就是弱肉强食!
一行人骑马往港口去,倭人缺马,不过李家这里几十匹马总是有,各人从城堡一样的宅邸出来,穿过村镇一般的聚居地,在大片倭人夷人汉商的簇拥下到船边栈桥上看货。
郑绍来叫伙计从底舱搬货出来,要他们把每样货都搬几篓下来,这些铁器都装在草蒌里,每样之间还塞着草,海上风浪大时颠簸的厉害,这一套都是装瓷器的办法,其实铁器精良的话,互相是很难撞坏的。
郑绍来也是有些紧张,这一桩买卖做成了,这里他以后也能常跑,往倭国的利润不小,关键是航程短,而且安全!
安全是最要紧的,跑马尼拉或是巴达维亚,或是马六甲,甚至到印度沿海,这些地方航程远不说,安全性也降低很多,在海上遇到台风就是看命,能不能活下来只能看老天,在曾母暗礁一带到处都是沉船,从宋朝到现在这几百年下来了,不知道多少海船沉在那里。
还是跑倭国的航线最好,但这条航线海盗也最多,如果有李家势力的青睐,日本航道就很保险,日后可以常跑了。
“大铁锅,大汤锅,勺子,菜刀,铁酒壶和铁面盆,还有大广锅,大烧锅,铁通条铁炉钉,大公子,还有铁锄,铁镢,铁铲,铁锹,还有铁索,铁锁,铁斧等物,大小不一的铁针没有办法数数,只能按斤称……”
郑一官到底年轻,这时一脸的兴奋,经他手过下来的铁器有好几十种,数量也很多,等最后看到铁针的时候,四周的人群都有一种不敢置信的感觉。
这艘船的东主,到底是什么来路?
这么多铁器,这么大的船装了一多半全是铁器,就算拿重金购买也得买空一个大城市的储存,还不一定能买到这么齐全,大明民间缺铁是很严重的,从两湖到云贵地区,越往西南越缺铁,在四川云南贵州一带,不少百姓还用的是石锄一类的农具,因为太缺铁了,有钱也买不到。在汉人区域也缺铁,百姓几家共用农具的也很常见,农具和生活用具都很贵!
这一艘船的铁器,不要说倭国,就算在大明也是好货,肯定人人抢着要!
李国助一开始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后来他的神色越来越郑重,他比所有人都明白眼前这些铁器意味着什么。
倭人缺铁比大明还厉害十倍百倍!
他们的兵将只有少量大将能披镶嵌铁叶的甲胄,多半武士只穿皮甲,那些足轻就什么甲也没有,现在虽然幕府狩武,但各地方的大名还是要有自己的直属武装,少量的铁都用在打造兵器和铁箭头上,农具十分缺乏,连铁针这样的物事都很少,要不然一根铁针能卖二分银子?
按大明的铜钱比,现在一两银子换六百文万历金背钱,一钱六十文,一分六文,一根针卖十几文金背钱,在大明虽然缺铁,一文钱也够买针了。
这是十倍的差价,而且是转出就能都出光的硬货!
“大公子,我看过了,所有铁器都是一样的精铁铸打,工艺都是上佳,没有发现一个次品。”
不仅是郑一官,李国助带来的随员也在检查,运下来的铁器数量和种类都不少了,而且明显是随机搬运,他们检查了过百个草蒌,没有发现一件次品,每样铁器都散发着精铁铸打后的柔和光泽,比起那些粗陋的生铁铁器,明显要高出好几个档次出来。